灵性低潮录 第六章 全心全意(2):福音要求全面性进驻 上

 

二、福音要求全面性进驻

 

关于福音要求全面性进驻这一点,我们可以得出两个教训:

 

第一、基督徒灵性低潮,没有喜乐,常是因为他们对福音的认识不够完全。

 

有些人所了解的福音只是赦罪的信息。你问他们何谓基督教,他会立刻回答你:”相信主耶稣基督,你的罪就可以得到赦免。”

 

但是他们只认识这一点,而且一直停留在这一点上。

 

也许在他们过去的生命中,有些事情叫他们感到内疚或不安,一听说神要借着基督赦免他们的罪,他们就高高兴兴地领受了。

 

可是仅此而已,他们不再往前走。

 

他们对基督教的全部认识就只是这么一个赦免的信息。

 

另外有些人只认识基督教道德的一面。

 

这些人也许过去没有作什么大恶大过,可是他们希望修养自我,提高自己道德生活的水平。

 

在他们眼中,基督教只是伦理道德的准绳。

 

这些人注定要灰心失望,悒闷不乐,因为人生之中有许多事临到是超乎道德范畴之外的。

 

例如:当面临失去至亲好友的悲痛时,伦理道德对他们一点忙也帮不上。

 

当有重大的打击骤然临到时,伦理道德也无法带给他们些许安慰。

 

如果他们对基督教的认识只有这样局部片段,他们的生活迟早必陷入低潮。

 

还有些人对基督教的兴趣,只在欣赏它的美。

 

在他们看来,整个福音信息真是太美、太好了,教堂诗歌真是太悠扬、太悦耳了。

 

他们每次一听到见证信息,内心就舒畅无比,感动不已。

 

他们心中的基督教只是属于”美”的那一部分而已。

 

我举出这几种对福音不完全、局部的观点,目的是要拿它们来和保罗所讲的”道理的模范”互相对照。

 

保罗在罗马书里神思飞驰,滔滔雄辩,为的就是要辩明这个伟大的福音真理。

 

而以弗所书和歌罗西书里所讲的,也都是这福音。

 

我们必须对这真理有一个完全且正确的认识。

 

也许有人认为,歌罗西书和以弗所书里所讲的并不是”福音信息”。

 

他们以为福音信息只是传讲赦罪的道理。从某方面来看,这种说法没有什么不对。

 

但从另外一方面看,这种说法却大错特错了。

 

我曾经接到一封信,是一位先生写来的。

 

他来我们这里参加过一次主日晚间聚会,他说他发现了一件新事。

 

在一个明显为未信者预备的布道性聚会中,他竟然得着了一些可以帮助他的东西。

 

他信上写着:”过去我一直不晓得有这回事。一篇针对未信者所传讲的布道性信息,竟然也可以让一个信主多年的人听了扎心不已。”

 

这位先生很坦白,从他的话里我们可以看见,在那之前,他对布道的观念是何等片面、不完全!

 

其实布道就是传”神全部的心意”。可惜大多数人常常说他太忙了,或是他们无法全部了解。

 

然而不要忘记,昔日保罗传给那些奴隶的福音,也正是这信息。

 

那时蒙召的人”有智能的不多,有能力的不多,有尊贵的也不多”(林前 1:26)。

 

福音不是局部或零碎的,福音涵括了整个生命、整个历史、整个世界。

 

它告诉我们最初的创造和最后的审判,也告诉了我们在最初和最后之间的这一切。

 

福音能影响并占有 人的整个生命及生活。

 

一个真正的基督徒,他生命的每一部分(甚至尚未发生的一切事)都受到福音的影响,也都跟福音息息相关。

 

所以,我们一定要让福音来掌管我们生活中的每一件事。

 

如果没有了解这一点,迟早我们都会陷入悒郁低潮。

 

绝对不可把福音任意分割,只选择性接受其中某几部分。

 

这样做绝对有弊无利,而且也是不符合圣经的。

 

从以上例子我们已经看到,许多人只认定福音真理的某一部分,所以只把基督教应用于他们生活中的某些层面,结果这些人的生活总不免要陷入泥淖。

 

这是我们所得的第一个教训。

 

我们对福音所涵盖的范围之大和时间之长,必须有一个够深够广的认识。

 

但是我们也不可永远停在福音中,因福音只是一个出发点,我们必须启程继续往前进。

 

等到我们看见这福音完全发挥其力量和内涵时,我们就可体会到它是何等地有力,并且真正认清我们应该把整个生命完全交在它的管理之下。

 

第二、基督徒灵性低潮,生活晦涩huì sè,往往是因为没有认识到福音必须影响并占有我们全人的每一部分。

 

保罗说罗马教会的信徒”从心里顺服了所传给你们道理的模范”,意思是他们的心思、情感、意志都完全被福音真理所影响并占有。

 

人是由心思、情感和意志三部分构成的。

 

神在创造之初就赋予人这三个部分,使人成为最奇妙的受造物,而福音最大的荣耀之一,即是它包纳涵盖了全人中所有这三部分。

 

我敢肯定地说,除了福音真理之外,世界上再没有其它任何东西可以大到包纳全人的这三部分。

 

假如我们没有认清这一点,不让全人中的每一部分完全与这伟大的福音相联合,产生共鸣,我们必然会遇到许多颠仆diān pū踬踣zhì bó。

 

为了证明这个观点,容我再进一步详细分析说明。

 

有些人只有头脑对基督教产生兴趣,只运用心思和悟性来跟基督教发生共鸣。

 

他们的兴趣极大,不过却只限于福音所持的见解和立场。

 

或者可以说,他们只对基督教的哲学立场感兴趣。

 

他们所津津乐道的只是基督教的看法和论点。

 

他们所认识的福音纯粹是哲学性的、知识性的。

 

今天像这样的人实在是少数。

 

这一类人不但在心思上对基督教极感兴趣,他们也相信,如果能把基督教所持的见解观点应用到政治、工业和其它方面,一切疑难问题都将迎刃而解。

 

还有一些人,他们对福音的兴趣只在神学和形而上学 难题的争辩讨论上。

 

过去这一类人多如过江之鲫,今天则已少如凤毛麟角。

 

虽然他们对神学和形而上学的狂热是不对的,但总比今天一般人什么都不关心好得多了。

 

这种人一谈起神学问题就眉飞色舞,为了辩论对错,他们不惜殚dān精竭思,废寝忘食,把整个头脑都拼上去。

 

你听他们发言条理井然,头头是道,好象什么都懂,但他们却只是把福音当作头脑体操的器材,视作研究学问的对象。

 

尽管他们脑子里所装的福音真理不少,可是心却一点也没有受到影响。

 

他们心中没有主耶稣基督的恩惠怜悯,其生活甚至连一般人的仁爱慈祥都没有。

 

他们头脑里的福音真理一点也没有应用到他们的生活上,所以这些人给人的印象往往是俨然可畏,难于亲近。

 

他们对别人既没有同情心,也不能了解别人。

 

所以若有问题,谁也不敢去找他们。

 

像这种人迟早有一天会遇到困难,落入悒怏yì yàng不乐的低潮中。

 

我曾经见过这类人临终时的光景,也见过他们不能继续再作学问,突然躺在床上等死的情形。

 

当他们知道自己大限已到,又思忆他们过去所热衷讨论、护卫争辩的真理竟一点也不能帮助他们时,那幅绝望的景象真是恐怖,令人不忍卒睹 bù rěn zú dú

 

为什么?因为他们没有将全人的每一部份都交由福音真理来掌管,他们只有头脑受到影响而已。

 

只用头脑接受福音的人结局会绝望,因为那些他热衷的知识不能带给他安慰和盼望。

 

再者,另外有一些人,福音似乎只影响到他们的心而已。

 

未完待续…。

标签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