胜过黑暗 第十二章:人际关系中的被排斥感

作者:尼尔·安德生

 

亲爱的听众朋友,今天继续为大家播讲尼尔·安德生《胜过黑暗》的第十二章:人际关系中的被排斥感

 

第十二章:人际关系中的被排斥感

 

在露比四十年的人生中,她所遭受的排斥比我认识的任何人更多。

 

在未出生以前,她被未婚的母亲所排斥。

 

在怀孕六个月时,又奇迹般在堕胎手术中活下来。

 

后来露比的母亲把她丢给她的父亲,后者又把她交给了他的母亲。

 

露比的祖母参与一种怪异的、宗教与秘术的活动。

 

因此露比可说是在降神会和其他鬼怪的经验和气氛中长大。

 

露比在十四岁那年结婚,借以逃离祖母的家庭。

 

到廿一岁时,她已经生了五个孩子。

 

孩子们的父亲叫他们相信露比不是个好人,终于丈夫带着五个孩子离开了她。

 

露比觉得自己被彻底拒绝,曾有好几次自杀不成功的记录。

 

这时候她接受了基督,但认识她的人仍怕她再次自杀。

 

「不要自杀。」他们鼓励她:「坚持到底,环境将转变。」但在露比里头的声音继续笑骂她,在她的家仍被恐怖的黑暗的势力骚扰。

 

在这样的情形之下,露比参加我在她教会举行为期一周的聚会。

 

周三晚上,我讲论饶恕,鼓励会众列出他们需要饶恕的名单。

 

在聚会中,露比似乎是哮喘病发作那样,离开了会场。其实是撒但发狂似的拦阻她,不让她获得我所讲论的,在基督里的自由。

 

隔天下午,我和另一位牧师与露比单独会面辅导她,跟她一起祷告。

 

当我们谈到饶恕,露比拿出她所写的那清单——这些年来曾伤害她,排斥她的人,竟然写满了四大张!

 

怪不得撒但在她一生中如此猖狂。

 

事实上,每个人都离弃她了。

 

我们带着她进行饶恕的步骤。到她走出办公室时,她已经完全得释放了。

 

她第一次明白到神爱她,永不会离弃她。

 

她兴奋莫明的回到家里,在她里面那邪恶的声音,和家里的恐怖气氛都消失了。

 

我们大部分人不会像露比受那么多的苦。

 

但每个人多少有被论断和排斥的经验,甚至是来自那些我们极力想讨好的人。

 

我们出生和在其中长大的这世界,总是选择最好的,排斥次好的。

 

而由于没有一个人在每件事上都是最好的,我们都曾被父母,老师,或朋友所忽略,遗忘和排斥。

 

再者,因为我们皆生在罪中,甚至连神也拒绝我们。

 

直至我们在得救时,才在基督里被他接受。

 

又因为我们是撒但控告者(启十二10)的攻击目标,它更是不停欺骗我们,说我们在神、在人看来皆无价值。

 

在今生,我们必须面对排斥感的痛苦和压力。

 

当你被批评和排斥

 

除非能以积极的态度面对排斥,否则那样的感觉和想法将在成长和成熟的路上成为大障碍。

 

很不幸地,我们不仅缺乏积极的态度,而且早已学会以三种防卫动作来面对排斥。

 

(请看图表12-A)甚至基督徒也受到影响,以防卫的姿态面对来自家庭、学校及社会的排斥。

 

打败制度

 

一小部分人接受这「狗咬狗」的制度,在其中竞争,打算,努力出人头地。

 

这些人动作频频,借着个人表现去赚取接纳与地位。他们在每件事上都要得第一,因为「赢」就是被接纳的通行证。

 

他们的特色是完美主义,情绪孤立,焦虑和紧张。

 

在灵性方面,想在这制度中成功的人拒绝降服在神的权柄之下,跟神的关系也不亲密。

 

这等人为了个人的利益,专门控制和操纵人与环境,所以他们很难把生命交给神。

 

在教会中,这些人运用手段,力图取得董事会主席的地位,或扮演最有影响力的委员的角色。

 

他的目标不是事奉神,而是控制他的世界,因为那是他的倚靠。

 

想在这制度中成功的人,其实是最没有安全感的人。

 

让人难过的是,他们的策略只能延迟那无可避免的排斥。

 

到最后,他赖以控制家人、雇工和教会的能力终于消失,他早晚将让一个更年轻、更强的控制者取代。

 

有些人在这中年危机中幸存,但许多熬到退休的人,也没法享受太多的日子。

 

研究显示,权高位重的主管人员,在退休后通常只能活九个月。

 

他们不能继续控制周遭的世界,就那样去世了。

 

屈从在制度之下

 

「牧师,我是个失败者。」一位高中男生忧郁地告诉我。他说他原本想当一位足球明星,却被球队拒于门外。

 

由于他不能在聚光灯下当运动员,只好加入乐队。与四分卫明星比较起来,吹单簧管的人简直是失败者。

 

今天在面对排斥的人当中,许多人像高中生一样,屈从在这制度之下。

 

他们继续努力讨好他人,但他们的失败不住地告诉他们,他们真的一点也不可爱,本来就该被排斥。

 

这制度说唯有最好、最强、最美和最有才华的人才能「入局」,而不属于这些类别的——包括我们大部分人——都「出局」了,而我们也屈从在社会的虚假判断之下。

 

结果,社会上大部分人都受到无价值感、不安全感和自我定罪感的咒诅。

 

这等人跟神也有问题。他很自然地为目前的光景责备神,而且很难相信他。

 

「你叫我当不成四分卫明星,只能当个无用的单簧管乐手。」

 

他抱怨,「如果我让你干涉我生命的其他方面,我怎知你会不会一样叫我失败?」

 

他屈从在这制度的虚假判断之下,未来只有更多的排斥。他相信了谎言,连自己也排斥自己。

 

因此他将怀疑任何接纳与成功,因为他早已相信自己不是那样的人。

 

反抗制度

 

从一九六零年代开始,社会上这种人似乎多起来。他们是反叛者和离开社会的人。

 

他们说:「我不需要你们和你们的爱。」他们的内心深处渴望被接纳,却不肯承认自己的需要。

 

他们借着奇装异服和反常的行为,来凸显反叛和蔑视。

 

你若被批评……而那批评又是对的,你的任何辩护最多不过是把事情合理化,最坏的就成了谎言。

 

叛逆者的特色是自我憎恨和苦毒。他希望自己没有出生。他不负责任,也不受约束。

 

在他眼中,神只不过是另一位暴君,另一个想把他挤进某种模子里的人。他叛逆神,如同叛逆人一样。

 

这人的叛逆态度和行为,会使他疏远别人,强使对方为他们的制度辩护。叛逆者的态度于是带来更大的排斥。

 

明白排斥感

 

罗十五7

 

以为或感到被排斥和不被爱

 

 

决定讨好有影响力的人,换取其肯定

 

 

选择以下三种防卫姿态,换来更大的排斥

 

↓↓↓

 

打败制度屈从在制度之下反抗制度

 

这人基本上接受这制度。努力竞争或打算,想要「出人头地」,成为「高人一等」的人。

 

努力讨好他人,却相信自己注定被排斥,不可爱。

 

反抗制度说:「我不稀罕,也不需要你们的爱。」行为与穿着故意与人不同。

 

结果表现力愈来愈不如人,产生更大的排斥感。结果因为拒绝自己,而产生更深的排斥感。

 

结果因为别人不得不为他们的制度辩护,这等人的排斥就更大了。

 

情绪方面的结果

 

不能表达感受无价值感,希望自己没有生下来

 

情绪孤立不安全感,不受约束

 

完美主义主观性强,不负责任

 

焦虑,常常反省憎恨自己

 

自我定罪,心存苦毒

 

对神的态度和反应

 

拒绝服在神的权柄之下,与神之间没有真正的相交。

 

把属世的父亲形像投射到神身上,无法相信神。把神看作暴君,反叛神。

 

注:家庭「制度」是最重要的。接下来是学校及社会。(图表12A)

 

防卫就是不能保卫自己

 

其实你不必以防卫的态度,回应世界对你的批评和消极评估。原因有二。

 

首先,你若真犯了错,就没有理由为自己辩护。

 

若有人批评你说了不该说的话,或做了不该做的事,而他的批评又是中肯的话,那你的任何辩护至多不过是把事情合理化,更坏的就变成说谎。

 

你只能简单地回应:「你是对的,我错了。」然后采取步骤,改进你的个性和行为。

 

其次,你若是对的,就根本不必辩护。

 

彼得勉励我们跟随耶稣的脚踪行,他「被骂不还口,受害不说威吓的话,只将自己交托那按公义审判人的主。」(彼前二23)

 

你所行的若对,就不必为自己辩护。那公义的审判者,他认识你,也知道你所作的事,将还你清白。

 

刚开始牧会时,我负责一批属于本教会青年事工的义工。其中一位名叫爱丽斯。

 

爱丽斯是一位好姐妹,她被安排负责本教会的一项女孩子工作。

 

很不幸地,爱丽斯在很多方面都有恩赐,唯独缺少那份工作所需要的行政才能。

 

她在服事中挣扎,觉得挫折和不胜任。因为事情不顺心,爱丽斯必须找人出气。

 

于是她踢了我一脚,「我要跟你谈谈。」一天她对我说,于是我们约了一个时间。

 

当我们坐下,她隔着桌子递给我一张纸。「尼尔,我把你的优点和缺点列出来了。」

 

我望了纸张一眼,看见两栏字。在优点那一栏只有一项,但在缺点那一栏却写到后面去了。

 

她先念出了优点,然后念缺点。

 

按照我属世的个性,真想好好辩解一番。

 

但圣灵提醒我:「安德生,不要说话。」于是我坐在那里,安静等她说完。

 

最后我说:「爱丽斯,你一定是鼓起勇气,才敢与我分享这份清单。你认为我该怎么办?」

 

我的问题大出她的意料之外,她开始哭。

 

「噢,尼尔,问题不在你,是我。」她啜泣说,那样说也不完全正确。

 

她所列举的缺点,每一项都有些是事实。但如果我为自己辩护,爱丽斯将更努力证明我的错。

 

但如今因为我的坦白,反让她有机会谈到服事上的难处。

 

两日后,她辞掉了女孩子的工作,现在她正在从事能发挥她恩赐的事工,而且十分愉快。

 

你若能在被别人揭露弱点、批评你的表现时,学习不要为自己辩护,就有机会扭转局势,服事那批评你的人。

 

你不必以打败制度、屈从制度、或对抗制度的方式去回应排斥。

 

世人判断你价值的标准,不能真的决定你的价值。

 

保罗写道:「你们既然接受了主耶稣基督,就当遵他而行。在他里面生根建造,信心已坚固,正如你们所领的教训,感谢的心也更增多了。」(西二6,7)

 

你乃是要向基督忠诚,不是向世界。

 

保罗继续说:「你们要谨慎,恐怕有人用他的理学,和空虚的妄言,不照着基督,乃照人间的遗传和世上的小学,就把你们掳去。」(第8节)

 

世界自有它的一套系统,且其影响力甚大。但你不必理会它,因你不属于它。

 

你虽然在世界上,却不属乎世界(约十七14-16)。

 

你乃是在基督里。你若以辩护回应排斥,就当提醒自己,该定睛在能建立你、造就你的事情上面。

 

当你被试探去批评人,排斥人

 

排斥是一条双向道路。你可能被排斥,也可能排斥别人。

 

上文已谈过如何回应来自世界系统的排斥。现在让我们来思想,怎样面对批评人和排斥人的试探。

 

当我还在牧会时,曾接到一通连警察也不愿接的电话。

 

「牧师,最好马上赶来。」一位丈夫在另一端说:「否则我们可能杀死对方。」我能透过电话听见他的妻子在尖叫。

 

我去到他们的家,说服弗列德和苏丝坐下来,隔着桌子谈他们的问题。

 

我坐在桌子的末端。他们互相对骂了几分钟,用各种控诉和污辱的话抨击对方。

 

我终于插嘴。「够了!苏丝,你为何不去煮些咖啡。弗列德,你去拿一张纸,一支笔。另外各人都去拿你们的圣经。」

 

当我们再在桌子旁坐下,我划了一幅简单的图画(图表12-B),本着神的话跟他们分享。

 

我提议弗列德念罗马书十四4:「你是谁,竟论断别人的仆人呢?他或站住,或跌倒,自有他的主人在。而且他也必要站住,因为主能使他站住。

 

「这节经文说到论断别人的个性。」我说,「在神面前,每个人要为自己的个性负责。」弗列德和苏丝皆点头表示同意。

 

我又要求苏丝念腓立比书二3:「凡事不可结党,不可贪图虚浮的荣耀。只要存心谦卑,各人看别人比自己强。

 

「这一节谈到我们的需要。」我继续说,「在神面前,每个人皆有责任满足他人的需要。」二人再次表示同意。

 

「过去二小时内,你们知道自己在做什么吗?你们不仅没有为自己的个性负责,反倒伤害对方的个性。不仅没有看见对方的需要,反倒自私地浸沉在自己的需要里面。怪不得你们的婚姻亮起红灯。你们把神的A计划变作可怕的B计划!」

 

当天在我离开以前,弗列德和苏丝在祷告中再次委身,愿意按照神的话负起自己的责任。

 

假如每个人为自己的个性负责,并愿意满足周遭众人的需要,我们的家庭和教会将如何?那几乎是天堂了。

 

可惜我们没有那样做,反而顺着撒但的激动,批评别人个性,只顾满足自己的需要。唯有致力于前者,我们方能成长与成熟。

 

注意责任

 

在人际关系方面,撒但的另一种欺骗是叫我们只看见个人的权力,却不注意责任。

 

例如,一位丈夫可能对妻子不悦,因为他以为有权利期望妻子顺服。

 

妻子也可能对丈夫絮聒不休,因为她期望他扮演属灵的领袖。

 

作家长的威吓他们的子女,因他们以为有权要求顺服。

 

会友对地方教会表示不满,因为他们以为权益已被牧师、董事会和其他会友侵犯。

 

在神的系统中,我们应注意的是完成个人的责任,而非坚持权力。

 

作丈夫的,你无权要求妻子顺服;但作一位爱妻子的丈夫,却是你的责任

 

照样,作妻子的,你无权要求一个属灵的丈夫;但作一位顺眼、支持丈夫的妻子,却是你的责任。

 

作父母的,你无权要求孩子顺从;但按照主的教训教养孩童,却是你的责任。

 

作为基督身体的一份子,地方教会的成员,是无法形容的祝福,却不是该得的权利。

 

与这份祝福伴随而来的,是一份严肃的责任,就是与神儿女身份相称的行为和热心爱人。

 

当我们站在基督面前,他不会问我们有多少权力,他只关心我们怎样完成了责任。

 

不要作别人的良心

 

我在道德良好的环境中长大,我甚至上教会,但我仍不是基督徒。

 

那些日子我喜欢喝啤酒,尤其在炎热的天气中割完了草之后。

 

我在年轻时接受了基督,参加了一所完全不喝酒的教会。

 

我不算是个有酒瘾的人,所以我觉得并不重要,决定继续偶尔喝酒。

 

两年后,我相信喝酒是主不喜悦的事。与这信念同来的,是顺从主的力量,于是我放弃了。

 

唯一的问题是,我刚刚买下四箱特价的啤酒。

 

一年后当我出发去念神学院,我才把那四箱啤酒送给帮忙搬家的朋友,让他们跟神去辩论了!

 

有时候,我们受试探去扮演圣灵的角色,或是别人的良心,为圣经没有清楚规定的事定规矩:「基督徒不可以抽烟喝酒」,「你每天至少应该读经祷告半小时」,「买彩券不是好管家的行为」。

 

我深信圣灵确知何时提醒人的良知,那是他所监管的成圣过程之一部分。

 

我们若想扮演他的角色,往往只是发出批评和排斥而已。我们的工作是接纳别人,让圣灵在他的时候作他的工作。

 

可以管教,不可论断

 

基督徒是否在某些情形之下,纠正彼此的行为?

 

是的。神吩咐我们,要纠正和挽回那些明显越过圣经界线的人。

 

耶稣说:「倘若你的弟兄得罪你,你就去趁着只有他和你在一处的时候,指出他的错来。他若听你,你便得了你的弟兄。他若不听,你就另外带一两个人同去,要凭两三个人的口见证,句句都可定准。」(太十八15,16)

 

但让我在这一点上,提醒你一件重要的事:管教是处理明显的行为——你亲眼看见的事实(加六1),论断则是个性的问题。

 

圣经吩咐我们处理亲眼看见他人所犯的罪,却不可论断他们的个性(太七1:罗十四13)。

 

我们的工作是管教人的行为,审判人的个性则是神的工作。

 

例如,你刚发觉孩子说谎。「你是个骗子。」你对他说。

 

那是审判,是对他个性的攻击。但你若说:「儿子,你刚刚说谎。」那却是管教,你要他为明显的事实负责。

 

或者一位基督徒朋友向你承认,他在收人税的数字上不诚实。

 

你若指责他是个贼,便是判断他的个性,那不是你的责任。

 

你只能按照你所知见的事实责备他:「逃税就是欺骗政府,你错了。」

 

你只能要求人为他的行为负责,断不可污蔑他的个性

 

当你管教某人,必须根据亲眼所见或亲耳所闻,却不可单凭怀疑或闲话。

 

你若指出某人的行为是错的,他却不愿接受,下次就多带两三位见证人——不是见证你指责他,而是见证他的罪。

 

若你是唯一的见证人,你就只能一人去找他谈,仅此而已。

 

每次他看见你,神就要提醒他的罪。他终必要改正过来,或者离开。

 

们所谓的管教,其实是谋杀他人的个性。我们对不听话的孩子说:「你这笨孩子」,「你是个坏孩子」,「你这无用的东西」。

 

我们对失败的弟兄姐妹说:「你不是个好基督徒」,「你是个贼」,「你是个好色的性变态」。

 

这样的话不能纠正人或造就人,只会撕裂人的个性,否定那人和他的问题。

 

你的孩子不是骗子,他是说了谎的神的孩子。

 

你的基督徒朋友不是贼,他是拿了不属于他的东西的神的孩子。

 

在道德上犯错的信徒不是性变态,他是个没有持守纯正的神的孩子。你只能要求人为他的行为负责,断不可污蔑他的个性。

 

说出你的需要,不要论断

 

假如在人际关系中,你的合理需要没有得到满足,你可否冒着可能批评和排斥的危险,来表达你的需要?

 

可以。但应小心不要为难对方的个性。

 

例如,你可能觉得没有被爱,于是你说:「你不再爱我了。」或者你觉得配偶不再珍惜你,于是你说:「你使我感到没有价值。

 

」或者你觉得和朋友间有了距离,于是你说:「你从不写信,也不打电话。」你表达了你的需要,但也在过程中打击了对方。

 

你把责任归疚于他,可能使他更加防卫,使关系更紧张。

 

为什么不说:「我不再觉得被爱」,「我自觉是个无价值、无足轻重的人」,「我好怀念我们定期沟通那段日子」,把针对「你」的控诉变作以「我」的讯息,既可避免伤人,又可表达自己的需要。

 

你能改换口气说话,神就能诉诸那人的良心,把可能的冲突变作服事对方的机会。对方可以自由地回应你的需要,却不必为自己辩护。

 

人皆有被爱,被接纳,被肯定的需要。当这些需要得不到满足,我们就该以积极的态度,向家人和基督徒同伴求助。

 

我相信一切试探的基础,都是没有得到满足的需要。

 

你若不愿说:「我不觉得被爱」;或对别人施压力说:「你不再爱我了」,你的需要就不会得到满足。

 

于是撒但带着一个试探来到:「你的妻子没有给你该得的爱。可是你留意到你的秘书看你的眼神吗?」

 

神满足你的需要,并保守你纯洁的方法,是借着其他基督徒。

 

问题是,许多上主日学、参加崇拜、出席查经班的人,都戴着敬虔的面具。

 

他们极力表现得刚强,没问题,却失去在温暖和安全的基督徒环境中获得满足的机会。

 

在过程中,他叫周遭的基督徒无法服事他——那是神聚集教会的目的之一。

 

你既拒绝信徒们的帮助,不容他们满足你的需要,就是独立在神以外,至终必在世界、肉体和魔鬼里到处寻求满足。

 

一位牧师曾幽默地说:「若不是人的因素,我们的服事一定大为改观。」也许你也说过类似的话:「若不是人的缘故,在主里成长一定容易多了。」众人皆知,跟随基督包括纵向和横向两方面——爱神与爱人。

 

我们必须知道,神透过彼此委身的人际关系来工作。

 

有什么方法,比与人同工更容易学会忍耐、恩慈、饶恕、团队精神等功课呢?

 

委身的关系可能十分困难,除非我们负起成长和爱人的责任。

 

但你可以作那样的委身。记住:没有人能决定你是个怎样的人,只有神,你自己,和你对神的回应。

 

我的一位学生送给我一首诗,坚持说诗中描写的人就是我。

 

我希望他是对的。我愿与你分享,因我相信在种种不愉快的人际关系中,它提供了一些有用的建议:

 

人就是不通人情,不讲理,自我中心。

 

还是要爱他们。

 

你行善,人还说你自私,心怀不轨。

 

还是要行善。

 

你成功,得来的只是虚假的朋友,和真正的敌人。

 

还是要成功。

 

你今日所行之善,到明日就被遗忘。

 

还是要行善。

 

诚实和坦白使你显得软弱。

 

还是要诚实和坦白。

 

拥有最伟大的理想的最伟大的人,可能被心胸最狭小的小人击倒。

 

还是要有伟大的理想。

 

人欺凌弱势,追随在上者。

 

还是要为弱势出力。

 

你耗费多年所建造,可能毁于一旦。

 

还是要建造。

 

人也许需要帮助,却可能攻击那帮助他的人。

 

还是要帮助人。

 

把最好的给世人,结果却被打掉牙齿。

 

还是要把最好的给世人。(注1)

 

任何人皆可从另一基督徒身上找到缺点,无论个性或行为皆然。

 

唯有靠着神的恩典,方能在那冲动的彼得身上,看见未来耶路撒冷教会的柱石。

 

唯有靠着神的恩典,方能在那逼迫人的扫罗身上,看见未来的使徒保罗。

 

所以,当你在日常主活中遇到一些行为不像神的人——他们看你也是如此——容我简单的说:「愿恩惠平安……多多的加给你们。」(彼后一2)

 

未完待续…。

 

 

标签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