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尚节传(12)
(音频、文字均选自网络,如若侵权请联系我们。较之文字,音频内容有浓缩,详细请阅读全文↓)
作者:刘翼凌
主讲:楚云
宋尚节抵达长沙后,住在陈崇桂牧师家里。计牧师早上向神学生讲解教义,晚上假循道会领 灵修会。
尚节则日间在循道会查经,夜间在循道会领奋兴,为时十日。
这里是听 众水准很高的地方,因为内地会在这里办有一间圣经学院,常有名牧和名流前来 领会。
戴德生在这里逝世以后,内地会为了纪念他,也设立了一所医院。此外还 有其他的教会学校及省立学校等等。
其时布道团内正闹意见,外面又有攻击,故尚节格外恐惧战兢,每次开会必恳切祈祷,卒之大蒙恩眷。
长老会本来大不欢迎 尚节,现在却邀请他去向学生证道,到会者约有男女青年千人,第一晚便有三四 百人认信,其后听者越来越多,会场竟容纳不下,使陈崇桂牧师大感欣慰。
一位女教士,(属德国的差会 LiebenzellMission 与内地会联合),从上海搭火车到长沙,戴德生纪念医院的安德医生到车站接她,一见面,便对她说:”把你的行李留下,赶快跳上黄包车吧!宋博士的奋兴会就要开了,迟些就没座位呢! ”
那位女教士于是不顾旅途劳顿,径赴会场。
一路上安医生告诉她自伯特利环游 布道团到了以后,整个长沙已闹得满城风雨了!
这位女教士所听的讲章,是”浪子回头”的故事;这故事当然是她所烂熟的,但她从未听过这样的讲法。
讲道的是宋尚节,翻译的是林景康,其实两人只是串演一 出舞台剧,中间的插曲是”归家吧!归家吧!”的合唱。
宋博士汗流满面,讲得有 声有色,讲完后有一大群人上前归信基督。
那时,伯特利的胡遵理教士再三致电促计牧返沪,说要改组布道团。
计牧临行与 尚节立约,谓无论如何要与他合作。他并谓此团业已奉献,不得改组,否则他就 要离团。
计去后,宋林二人便到常德,从此计宋二人便很少见面了。
到常德,初在加拿大圣洁会工作,堂小人少,其后循道长老等会也来参加,人始 渐多。会后得悉伯特利已另组”两广布道团”推计牧为团长,并催林景康返沪。
可是二人已决定前往衡阳,只好先在衡阳工和完再说。
尚节深信改组计划乃出诸当 局,计牧必守夙约而不加赞同。
未赴衡阳之前,先回长沙陈寓小住。在陈寓,尚节接胡遵理教士一信,叫他返沪 “搬家”。
陈崇桂牧师教他作如下答复:”衡阳会期已定,先公后私,工毕即返。”
已抵衡阳,可是无人到站迎接,虽然事先有电报约好的。二人只好探询前往,到 了会所,才知道闹了个笑话。
原来附近村镇也有一些人前来赴会,其人适有二人同行,提着行李东张西望,接车人员询问之下,知他们正要前往开会地点的某某 教会,又恰好一宋一林,便把他们迎了去,致发电之老宋老林反而无人迎接了。
衡阳三间教会举行联合大会,每次到会者约七八百人。教会的领袖们,最初知道 计志文团长不能同来,已在感失望,他们又听说宋博士是着重感情的奋兴家,说 越发担心。
可是衡阳工作却非常美满。圣公会的威尔生牧师有台下的报告:
“宋博士从主那里把复兴的权力象旋风般带给我们……中国人也承认这不是别的,正是圣灵的无限能力。在整个星期中,每日开会二 次,每次均长达两小时 或两小时以上,宋博士把鞭辟入里的经义,忧伤哀痛的祈祷,喜极欲狂的赞美, 象急流一样迸射出来,还加上他活泼的动作,尖刻的讽刺,风趣的幽默,使听众 都深深的得到印象而受了感动。他身体的动作也非常出色的。他在讲台上跳来跳 去,有时用粉笔把抽象的道理在黑板上白描出来。他的动作有时甚至是诙谐的, 目的在把一个故事讲得生龙活虎。他祈祷时,简直是把生命倾倒,全部信息倒完 之后,便把我们带到了高峰,使我们众口一声的欢乐赞美。这真是一个启示―― 一个不可思议的感动力!”
我们从他那里得到些什么好处呢?
第一,他使经节活起来。他讲以西结书第三十七章,是我们永远不能忘记的。
他两手拿着两根枯骨,象征着两名枯死的教友, 然后用两骨相击,磕然有声,好比枯死的教友为名利地位而分争互斗,于是他大 声问道:’枯骨能听上帝的话吗?’
跟著自己答道:’感谢主,它能!一个死的教会 也能听上帝的话,只要所传的真正是上帝的话!‘
第二,他使冷淡退后的教友火热起来。
他拿那个落在强盗手中的人,比成一种教友,他的信心,圣经,祈祷, 都给魔鬼抢去了,还给他打个半死。
为什么魔鬼只打个半死而不把他打个全死 呢?因为半死的教友对魔鬼最有用处!所以有生命的基督徒一定要设法搭救半死 的基督徒,使他们重获信心,圣经,和祈祷。
第三,他使我们决心而且热心跟从 基督。
他领我们上’八福之山’,每一福代表基督在世的一级,从降生一直到髑髅 地,每上一级一个’上进呀!’的呼召,跟着一个响彻人心的合唱,最后直抵’为义 受逼迫’的高峰,然后,忽然之间,黑板移开,十字架突现眼前!
他大声问道:’我们能够跟随主直到髑髅地吗?主耶稣啊,求你使我们愿意一路不懈不怠的跟从 你!”
当威尔生牧师说如上这些话时,他记忆犹新,印象仍在眼前活现。直到二十年后, 他回忆往事,写道:
“宋博士传道如此有力,直到今日,其中许多信息仍在我记忆中活跃。甚至那些合唱的短歌也还完全在我心中,不可磨灭。
还有一件永志不忘的事,一天下午, 宋博士邀请凡愿意倾吐肺腑的人,都可到他住处面谈。有三位中国同工,请我和 他们同往。我们到了他寓所,这三位同工把心腹之言都向他申诉了。
宋博士经一 一记录在一本颇大的记事簿里面,然后一一为他们祷告。他祈祷时,清泪滔滔, 以两颊上分流直下,恳切求主以基督十字架的权力,以圣灵的工作,使我们战胜 罪恶。“
衡阳工作已毕,尚节忧从中来,便写信给北平,天津,温州,烟台等地奥运会, 说明他将离开伯特利而自由工作。
可是他没有计划,没有把握,甚至家眷在那里 安顿也毫不知道。
经长沙返上海,同行者只有忠实同工翻译能手 林景康 君。
回到伯特利时,人多 不敢亲近他,尚节感到前路茫茫,好象亚伯兰远离哈兰而不知所之,惟信主旨尽 善尽美,必不亏待他的仆人。
他托汤牧租一房子,月租二十五元,翌午即行搬家。
临行,胡遵理女教士到房间来要扣留信件。尚节说信皆他私人所有,并无团体公 函。
但他命人开箱,把一万封左右的信件,连他未加入之前的家信等,都拿去了。
她叫了一辆搬场汽车来,不许下属相送,只派林景康君做代表,随车送行。
与伯特利同工三年,到此乃告结束。尚节写道::”回顾已往,恩主圣手亲在带领,显而可见。三年之中,训练我,造就我,不让磨难遽然临到,待到羽毛已丰, 才搅动巢窝,还伸展双翅,救我不到失坠……”
计志文牧师说:”宋博士充实了布道团力量,布道团给宋博士开了传道之门。“至少从人的方面看来,这是两者关 系之最简要的说明。
三十九 孤军奋战 (1934 在苏皖鲁冀浙)
脱离了伯特利环游布道团,和朝夕共处的同工分别以后,尚节心里自然不免难过。
搬家以后,初期没有工作,呆在家里,倍觉烦闷。幸亏不久后便有福州人的乐安 堂请他去领一个礼拜的会,才把寂寞打破。
到会的约二三百人,有六十三人蒙恩, 多系异教徒,该堂的费用据说是某富翁独力支付的,但他一面仍在犯罪,使尚节 致惋惜。
可是这堂是他离开伯特利以后的每一工场,对他也有莫大的安慰。继此 者为鸿德堂,到会者四五百人,一周之间,有增无减,结果有一 0 四人得救。
随着全沪奋进会传道联合会,请他在景林堂开三天新春布道会,来者有千余人之众。
最后又到清心堂领会七天,有学生约二百人决志归主。
父神步步为他开路,并预 备一切,使他觉得今后大可放心自由工作。
那时他声名洋溢,无论到那里,听道的人都摩肩接踵,汇成人海。有些人为了占 有座位,辄提早两估三个钟头先到会场。
会毕仍留场不去,只叫朋友出去买食物 暂时充饥,以便听下次的道。开会时,有时是尚节自己领唱,手挥白巾,叫听众 拍掌击节。
短祷以后,讲道于焉开始。通常他总是带着一本大纲,虽然讲道时他 很少加以翻阅。
有一次,讲道完毕,为了应付问道的人,他把这本大纲忘了,到 住所后才想起,便顾不得肚子饿,径自回讲台,去寻大纲。
那些同餐的朋友,等 了又等,等得不耐烦了,只好以唱诗来安慰饥肠,一直等待到尚节回来,才共同 膳。
尚节讲道时,是绝对不许骚扰的。诸如孩子啼哭,中途起身退会,会中高呼”哈 利路亚”等,都得捱骂。
他骂人是不客气不留情的,哪怕你是牧师,是传教士,只要有可骂之处,便当众严厉斥责。奇怪的是,他所骂都是对的,哪怕是暗地里犯下的罪,他也没有骂错。
许多人被他一骂便骂好了。
某次有许多青年找他谈道, 他指着一个女的说:”你偷了人的戒指,还的还他?还了再谈!”那女生听了竟浑 身打战呢!
他解释讲章,方法层出不穷。最普通的是在黑板上或写或画,或叫人上台助他” 表演”。有一次他叫一位西教士对听众伸出双手,以说明钉十字架的讲章。
有一 次某教堂在讲台上陈设着盆花,刚好尚节所讲的是对付罪的办法:”你用零碎浅 薄的手段,修叶剪枝是无用的,你一定要连根都拔出来!”一面当真把花根拔出来了。
当他讲教会复兴的时候,他喜欢用一个炉子放在台上,堆着木炭,用扇子 大力扇个不停,炉火就旺起来了,这就象征圣灵之风使教会圣火炽烈。
又冷又湿 的木炭,象征大多数的教友,其中最冷最湿,而又最大最难燃烧的,当然就是自 大自尊的牧师的。
大家共同的责任便是使炉火烧到通红无论什么柴炭,一放下去 便化为烈焰!
其时好几个教会竞聘尚节去做牧师。
他祷告上帝:”主,若你要用我做自由传道,求你给我两项凭证:一,在一月之内为我开五省传道之门;二,同时给我八百元 旅费。”
感谢主,圣洁指南停刊尚节的稿件,同布道杂志,晨星报,通问报等都刊登他的信息,文字工作路打通了;
江苏,安徽,山东,浙江各省传道之门也开 了;
同时从湖南,保定,北平,石家庄,包头,萨拉齐,广东等地,不约而同的 寄了挂号信来,每封有二十元至五十元不等,且多系不识或不具名汇款人,一月 之内所得已超过所求!
“我不得不矢忠矢诚,尽心竭力去事奉永不改变的恩主; 或顺或逆,或苦或乐,我不计较,惟求以马内利永不弃我!”
首先往江苏镇江。教会虽有联络,惟教友不多。初在西牧贾嘉美所主持的长老会 工作,教友寥寥无几;后到另一所长老会,唱了好久诗,与会者姗姗来迟,充其 量也不过二百人。
幸亏宝盖山那边教会的听众多而且诚,于是决定日间在此讲道, 果见许多人真实蒙恩,其中有些是有名的大罪人。
主本来指示尚节:在此将有二百人得救。但他以为镇江是江苏的省会,恐不止此 区区之数吧。到镇江后,才知道工作十分困难,到了第八天还不过一百一十余人, 他于是由疑心落到灰心。
不料此时某孤儿院忽然来邀请,那里有男女二三百人, 仅一次聚会便有八十多人得救,算起来恰好二百人,主的应许果然不会落空。
未完待续…。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