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尚节传(3)

(音频、文字均选自网络,如若侵权请联系我们。较之文字,音频内容有浓缩,详细请阅读全文↓)

作者:刘翼凌

主讲:楚云

十三 下 1922

 

虽然贫病交迫,尚节并没有因此而稍减对学问上的努力。岁月催人,一年容易, 第二年的学年考试,又是他名列前茅。

 

一个每天要花一半以上的时间来做苦工的 学生,能够得到这样优异的成绩,在别人看来,是可惊可异的。但是在尚节自己 看来,这又是”上帝格外的恩惠“。

 

除了勤读苦做之外,在休假日尚节又常组织福音队,邀同学同道参加,到乡下去 传布天国福音。

 

美国乡村的老百姓,尚节看来,是忠厚,朴实,敬虔的。

 

他们都 喜欢听他的讲道,悔改的人数逐次增加,报纸也竭力鼓吹,使过去在兴化县报纸 上活跃的宋尚节,现在又在美国英文报纸上崭然露头角了。

 

福音队到处受人欢迎,各乡的信徒都盛意招待他们,供给他们的需求也十分周到。 他们谈吐风雅,语出肺腑,待人接物又全出至诚,使尚节深感人间的温暖。

 

有一个家庭,特别给他深刻的印象。一对爱主的夫妇,组织了一个以耶稣居首位 的家庭。

 

她是一位彬彬有礼春风满面的妇人,因为言行芬芳,尚节称她为”空谷 幽兰”。

 

他是一位忠诚的基督徒,只要和他交谈一次,便可知道他远超出一般没

 

有生命而徒负盛名的牧师。他们中间有一位宁馨儿,活泼美丽,固不用说;特别 引尚节注目的是,每晚临睡前在小床前边跑着祷告的神态。

 

一个愉快的秋高气爽的感恩节,司密慈邑(Smithville)邀福音队去布道,那晚 就在一个信主的家庭住宿。尚节在那晚”似梦非梦的看见一个神妙而奇绝的异象 “。

 

他深信这是主有意显示给他的,将来必逐渐在他生命中实现。

 

在异象中,尚节游兴化东岩山巅。那是他最熟悉的地方,从前差不多没有一日不 上那山巅祷告的。

 

他在山巅了望时,忽然听见一片凄怆的呼救声,间着山下潺潺 溪声,使他张眼四望,才发现有人在山脚下溺水呼救。

 

一发觉有人溺水,尚节奋不顾身,连冲带跌地下山救人。

 

脚下奇石崛起,四周荆 棘丛生,但他仍奋勇奔赴;好容易从崎岖的石路上,荆棘的包围中,走到山下, 已是浑身鲜血斑斑了。

 

小溪水逐渐高涨,溪面愈涨愈宽,后来变成一片汪洋大海,海里沉溺着各种民族, 发出凄凉悲惨的呼救声。

 

在水平线上的尚节,俯瞰海岸相去甚高,海潮还不断在 汹涌澎湃,要想救海中人,诚非易事。那喊声愈喊愈高,愈不忍卒听。

 

焦急中尚 节迸出一句祷告,说:”上帝呀!我愿奉你的使命,得你的臂助,去救起那在波 浪中挣扎着千万人!

 

祷告后一刹那,尚节环顾自己却变了个小孩子,同时又发现是个罪犯全身被金索 银链缚着。

 

他仍想走向前去,却不但寸步难移,而且觉着有人把他向后牵动,使 他一步步退后。尚节于是颓然丧志。

 

忽然,从天边远远飞来一只苍鹰,却是一个长方形的十字架,颜色是血一样鲜红。

 

十字架上写着八个大字:”仰望十架,往前奔跑。

 

一霎间,十字架翩然飞过他的头顶,幽雅的声音,好象武士在高歌胜利之曲。那 时他的锁链也一砍而断,哗啦啦地落在地上。

 

恢复了自由,尚节再向前勇往直趋,想找一个善法去拯救海中的可怜人,一不留 神,扑通一声自己已跌在万丈巨涛的中央。

 

尚节倒也并不心惊胆战,因为他甘愿 与众人一同溺毙,只在命在顷刻之际,呼求上帝接收灵魂。

 

呼求之后,尚节觉得好象脚跟着地,挺身站起,踏在刚才所说那如鹰飞来的十字 架上,泊在大海中心,好象一块磁石,能引一般荡漾在水里的人们。

 

凡漂泊到十 字架旁边的人,没有一个不被吸引上十字架去的;被吸引的人,其铁锁链没有一个不断开的。

 

那十架横在海上,慢慢的扩大,被吸引的人也渐渐增多,直多到数 算不清。

 

十字架扩充到全海面,终于不再见海水,只见一片姹紫嫣红,使尚节欢笑腾跃。 忽然号筒声吹响,十字架面积所在地顿时变为四时皆春的乐园,每个人都尽情欢 愉歌唱。

 

在节奏和谐的乐声中,好多人过来和尚节握手,仔细一看,原来都是他的骨肉同 胞,或亲戚朋友。他快乐得手舞足蹈地跳将起来。

 

这一跳,险些把和他同床共寝 的同学司密慈(Smith )一脚踢出床外。

 

次日,尚节把昨晚所见的异象在讲道时讲出,很多人听了受感动。他于是相信这 是上帝给他的异象,作他终身证道的好资料。

 

他说:”我无论在美国,每讲此异象,没有不使人大受感动的……这异象常在我脑际盘旋,我将永久述说这外富有 灵性价值的画片。”

 

十四 大 1923

 

大学最末一个学期,是尚节最穷最忙的一年。最穷,因为那年美国的战后不景气 已到高潮,工厂倒闭的数目与日俱增,病号人民失业的盈千累万,尚节在此时以 谦资工作来维持生活和学业,其处境之困难实在不易想象。

 

最忙,因为期近毕业, 功课本来繁重,何况尚节决心把四年的学科三年读完,更非”夙夜匪懈”不可。

 

工作多,功课繁,加以病后体弱,使尚节心境不佳,易发脾气。

 

在这个时期发生 三件事,使尚节后来常常痛心懊悔,认为是生命史上的污点:

 

第一,他的膳食,是和哥哥合办的,可是尚节自负聪明,存傲慢之心,把哥 哥当成部下,驱东使西,烧菜煮饭都责成他去料理。

 

尚节自己不但动也不动,一 不称心,还要大发脾气。

 

哥哥因为在别的事情上要弟弟帮助,常常忍气吞声,只 在忍无可忍时和他口角,尚节后来认为这是自己对不起哥哥,追悔无及。

 

第二,美国大学考试,从没有教授在课室里呆坐临考,只在考完之后,考生 在试卷上写”我有上帝见证,诚实无假”,然后签名交卷了事。

 

学生中份子复杂,有些行为不正大光明的,就不免有舞弊情事。尚节从小学以至大学,是从来不敢 干这勾当的。

 

可是,在最后一次的考试中却守不住了。这在人看来,不过是不诚 实而已,算不了一件大罪,但尚节却认为一步之差,谬之千里,成了永久的恨事, 为不可磨灭之罪迹。

 

第三,因为生活的困难,功课的忙近,尚节在工作上也做过不诚实的事,美 国的工资是按时计值的。

 

尚节为了多用时间读书,曾几次谎报时数。这个幸亏他 发觉还早,后来就以延长工作时间来补尝过去窃去的时间,作为忏悔。

 

这样,在既穷且忙,又免不了犯罪的情形之下,尚节在三年之内,读完了大学学 分。

 

那年和他同毕业的大学生有三百多人,其中只有二十余人得最优等的学生中 一半都是女生,只有宋尚节和其他三位男同学得荣誉学士位。每系都有奖金,尚 节得是理化系的奖金。

 

因为他是一个贫苦的工读生,既要做工,又要自理膳食,还能把四年的功课 三年读完,而毕业时居然能得到奖金奖章,当然是一件耸人观听的头条新闲。

 

美 国的记者们于是大忙特忙,把这消息在美国的报纸上大登特登,还要把尚节的照 片放大刊在重要的地位。不久以后,欧洲各大国的报纸也把这消息刊载了。

 

** 第二  **

1923 

 

 

退

 

拿到了大学文凭以后,大学生活已告一段落,跟着是事业问题。这里,尚节 的困难,不是无路可走,而是可走的路太多了,不知走那一条好。

 

第一,明尼苏达州(Minnesota)的州立大学来信,要他作化学试验室的肋教,每年薪水美金七百元。

 

第二,有人愿意每年肋他美金一千元去哈佛大学专攻 医科。这个他当时就谢绝了,一因他体弱不能胜任,二因他哥哥还在俄亥俄州, 为了要就近照料他,尚节就不愿远往他处。

 

第三,俄亥俄州立大学给他一个硕士 学额,还答应他在读硕士时每年津贴美金三百元。

 

第四,有人知道尚节去美的目 的是预备学成归国传道,愿意资助他入神学院。结果决定进入在哥伦布市 (Columbus)的俄亥俄州立大学。

 

在前程似锦声名洋溢之际,尚节心里不知怎的老是忐忑一安,有时还会凄然 泪下。究竟为什么会如此,他自己也莫名其妙。

 

为求心灵的安慰,尚节就毅然决然邀一位福音队的队员赴威斯康兴州日内瓦 湖滨(Lake Geneva)参加中西学生夏令退修会。

 

会所离他所住的地方相距数千里,来回车资至少得筹足五六十元,但是动身的那天清早,他口袋里只有少许钱。 他仍决定凭信心去作”借搭”便车旅行(Hitchhiking)。

 

动身的那天,天气很热,他们两人站在马路旁边。向前来的汽车扬手,碰到客气 的车主,便停下来给他们上车。这样一段一段的,就行了几百里路。

 

在一个溽暑的晚上,他们所”借搭”的汽车把他们放下车来。

 

在时间上,他们已不能继续前行,可是那里是一荒僻之乡,既找不到旅舍可以投宿,又无亲友家可以 度夜,不但饥肠辘辘,而且天热口干,没有滴水可以止渴。

 

这样披星戴月,宿露餐风,过了一夜。次晨尚节就叫醒陶醉在梦中的同伴,再踏 上征途。

 

这样,在饥渴交并双腿发酸中,他们再也不能前行了。

 

尚节拉住他的同 伴,说:”朋友,我已力疲气竭,决定驻足此地等候上帝的预备了。”

 

话刚说完,远处一辆汽车如飞地驶过来了。

 

他眼望汽车,心中默默祷告,手中扬 着手帕。果然,汽车在他们面前停下,汽车主人蔼然欢迎他们上车,还允许载他 们到芝加哥,不用说,尚节从心坎深处发出谢神之声,其欢乐是言语所形容不出 的。

 

上了汽车。他拿出纪念册来请汽车主人伉俪签名,在彼此寒喧中才知道他俩都是 卫斯理大学的校友,新婚不久,这回驾汽车到芝加哥度蜜月。

 

他俩在报上曾看见 关于尚节的新闻,所以见面之下,格外表示亲善。

 

到了芝加哥。他俩请他们到一 所大旅馆略事休息,更宴他们一顿丰盛的大餐,然后握手言别。

 

从芝城到日内 瓦湖距离不远,只费车资数元,便到了湖滨路的会所。

 

尚节不远千里去参加的退修会,所讨论的,在他看来,都是一些枝节琐碎的问题, 毫不能满足他心灵的饥喝,使他由失望而懊恼,心里越发得不到平安。

 

最后,他 只得离开会众,到湖滨近处的山顶,去祈祷读经。

 

就在这个时候,主耶稣行过的五饼二鱼神迹,象一幅美丽的活动图画,在尚节面 前演出,使他快乐得手舞足蹈。这教训是这样的:

 

这些事物,照人的眼光看来虽是渺小不足道的,但是一到主的手里,他就可以” 无中生有”,更可以”从小变大”了。所以我们在奉献的事上要踊跃,要勇敢。

 

最奇妙最主要的教训还在五饼二鱼代表着整个的人。五饼二鱼恰好是我们的身 子。

 

人的五官,五脏,五指,五趾,不是可以拿五饼来喻解吗?人的两眼,两耳, 两手,两足,岂不正象两鱼吗?

 

我们把自己献给主,就是最好的祭品,主不但不 会看轻,反而会用奇妙的能力变化你,使无数的人由你得饱足,使许多饥渴慕义 者的心灵由你得安慰。

 

因此,我们不能把主血价所买来的身体去放纵情欲,去自取败坏,更不要去向那 些有权有势的人献殷勤;因为已献给主,便是主的仆人,若仍旧讨人喜欢,就不 是基督的仆人了。(加拉太书一:10)

 

 

散会后,尚节回到俄亥俄州。他的哥哥已入一家工厂工作,他也各处托人找工作。

 

好容易找到一处,可是进厂只一小时,就头昏发热,不能支持,只得出厂。诊断 的结果,发现他已染了肺病。

 

肺病的调养要有新鲜的空气的环境。于是一位当地的牧师介绍他去乡间从事农 作。

 

可是尚节的性情,实在不适农事,勉强做了三星期,忍耐不下了,只得出走, 还受了东家多闲话。

 

尚节入校以后,精神颓败,一切雄心壮志都销磨殆尽。眼前名利虽仍在引诱他, 但他觉得那是骗人的东西。

 

他感悟到人生的一切都是虚伪,只是泡幻,人间没有 一寸隙地可容他插足。那时,他只有再上祈祷之路,因为他觉得这是唯一可走的康庄大道。

 

在一天不做工便没有饭吃的环境里,尚节只得又入一家暑期公寓里做洗碗的工 作。

 

他一天要洗一千多个盘碗,洗到手都肿起来,而且那里的管事人把他当成一 个目不识丁的苦力,还把吃剩的菜饭给他吃,使他觉得宁愿挨饿,不愿受气,就 忿然辞职了。

 

做了二星期,不曾拿他分文的工资。

 

不久后,他找到一个很特殊的工作:在马路两旁做一名割草小工。在如火之骄阳 下,每天做八小时工作,每小时四角半工资。

 

这本来是一件苦事,但尚节对割草 感到无穷的兴趣,因为这种劳作,可以饱受日光空气,愈割草,身体就愈健旺。

 

果真为互三星期,肺病竟和他不别而行了。

 

 

 1924

 

 

暑假一过,尚节健康已复,精神活泼,又在俄亥俄州立大学活跃。他的生命 史就从这时展开热闹的一页。

 

大学同学有一万几千人,来自十三个不同的国家,本来有国际学生会的组织,因 为一向没有人负责主持其事,致会务无形停顿。

 

开学不久,该会公推尚节做会长。在他看来,这会的会员,都象死人一般, 要使会务有起色,真是谈何容易。

 

但他用分工合作办法来唤起会员的兴趣,使每 人都有机会为会服务,使他们由此意识到这是每个人都有份的会。

 

尚节先召集会员中好音乐的,用各国自己的乐器来演奏。练习不久以后,该 会就定期举行音乐会,发售低廉门券。嗜好音乐的美国人争先购票,一元至五元 的门券都卖完了。

 

结束后,统计售券所得在千余元以上,除去音乐会的开销,剩下来的悉数充 国际学生免利借款基本金。这一来,报纸大吹特吹,国际学生会也就此名闻遐迩 了。

 

不外以后,尚节又邀请女同学会员到会里帮忙,调理烹饪,使各国风味全备, 凡来用膳者可以随意所欲,又可借此联络友谊交换知识。

 

这样一个迎合青年心理 的事业,当然可以蓬勃发达,使国际学生会增加经费收入。

 

国际学生会的事务虽然繁忙,尚节却没有因此疏忽功课。在研究九个月之后, 经过严格的考试,终于在一九二四年六月得到硕士学位。

 

更因为他成绩优异,科 学会又颁给他金钥一枚――一个难得的荣誉。

 

此后他又研究物理,发明一种花露 水,科学馆给他一面奖牌,学校送他年金三百,中国政府给四百八十元,什么都 有了,他还不足,天未亮起来研究毒气和催泪弹。

 

但是尚节并不以此为满足。他说:”在我血液循环没有停止以前,我的心不 会有学欲饱足的一天。”得了学士想硕士,得了硕士以后,又要引颈长望博士学 位了。

 

可是从硕士跨上博士,要经过一种第二语文资格的检查。这资格就是谙熟德 文和法文,否则便无资格入博士科深造,读科学的,该通过德文考试。

 

尚节对于法文曾在大学时代下过一番苦工夫,可是德文却所知有限。

 

他于是 发奋自修德文,自己孤单一个人在宿舍苦读二个月,好象已有些懂得德文的化学 书本,就鼓起勇气去报名投考。

 

教授当然没有工夫去详细调查他的德文程度,只照老规矩发一厚册德文化学 书给他,叫他把某部分译成英文译好以后,向 教授缴卷。

 

教授看了,笑逐眼开, 对他说了许多好话,认为他译得细腻贴切,相信他对德文必花了好几年的心血。

 

尚节自然暗暗觉得好笑,正所谓”哑子吃馄饨,心里有数目。”

 

资格已合,他就进博士科研究,终日在化学室里忙碌,但一有余暇,他还以 国际学生会的活动为乐。

 

那时在美国的种族歧见甚深,大学里面的黑白两种同学,就没有携手同游促 膝谈心这回事。

 

尚节对此事感到不平,想在他自己的范围内做起,在国际学生会 里实施一个小小的计划,去消泯种族的界限。

 

这计划的实施,是请男女同学用各国的烹饪法,来预备各种不同的饮食,然 后邀请在校的黑白两种同学来聚餐,每客只收餐费五角,只黑同学可以免费白吃, 因为他们生活较为困苦。

 

聚餐时,餐桌排成英文”爱”字,有女同学做招待员。

 

入 席时,他们请黑白两种同学一个间一个的坐着。

 

聚餐以后就是演讲。尚节所讲的是基督的博爱和互助精神,讲词已染上颇浓 厚的新神学色彩,他后来说,他自己”已流入似是而非的宗教生活”,”已中了社 会福音和毒矢”了。

 

可是,这个聚餐会还是成功的。跟着就倡办了一个”种族交谊会”,每月照样聚餐一次,以消除黑白同学间的隔膜。

 

这会成立以后,曾邀请名人演讲,如龚斯 德博士等都曾在那里演讲和列席聚餐。

 

在聚餐时,他们趁机会讨论各种关于黑种 人生活和待遇改善的问题。这样一来,经报纸一番鼓吹以后,美国各大学都有这 种集会。

 

尚节因为是首创人,一经宣传出去,使人们都当他是俄亥俄州鼎鼎有名 的大学生。

 

后来报纸继续大登特登,夸奖尚节。尚节登时十分高兴,把那个会扩大起来, 更请犹太人参加。

 

这个扩大的组织又推尚节为主席;开大会时,龚斯德博士莅场 演讲,他褒奖尚节为一个”大英雄”;把尚节捧得兴高采烈,洋洋得意。

 

更有一次,尚节被推这十三国”学生和平会”主席,开会程序,有音乐和游艺等等节目;十三国学生群众鼓掌欢迎他,报纸登载新闻夸耀他,使他更自命不凡。 后来论此事时,这位和平领袖说道:

 

“如今回想过去,一切都象烟消云散,转眼成空;因为我日间开大会夜间却 和我哥哥争闹打架。唉!这一切都是死人的工作。死人算得什么呢?”

 

  19241926

 

除了国际学生会之外,尚节还有教会的活动,每星期至少有一二次被请到各 教会去主领少年会,勉励会等,汽车接送往返,忙得不亦乐乎。

 

他在俄亥俄州立 大学差不多三年,在这三年之内,统计到过一百多个礼拜堂领会。

 

一到圣诞节,他更忙得不可开交。他提议向同学募捐,购办礼物,扮作圣诞老人, 然后把礼物送给孤儿院的二三百孤儿。此外还每年捐助二三百元美金补充基金。

 

那里有一个美以美会,请他作本区的传道人,他引为荣幸,很高兴答应了下来。

 

他虽喜欢作灵工,总觉得不传道就于心不安。自然,这时期的讲道,他认为还是 靠口才,凭学理,有时甚至为了出风头。

 

除了活动和宗教活动之外,尚节还有一个交际活动。一个盛极一时,在各方面都 大露头角的青年,是不会没有朋友的。那时的男女同学,都以结交尚节为荣。

 

常 常分别请他到家里作上宾,或者请他到戏院里去看电影。

 

这样一来,凡是摩登青 年的享乐生活,他都一一尝过了。幸而上帝保守他,使他不致卷入浪漫生活的漩 涡。

 

这们的社交生活是要花钱的,但是不成问题,尚节那时的收入倒颇丰裕。

 

第一, 他一面读博士,一面在大学兼任助教;第二,他的优异成绩早经中国政府注意, 由国库里拨一笔官费去津贴他。

 

这样,他就过着一年半的热闹、阔绰、出风头的生活。这种生活虽不适于在学问 上做工夫,但是他却有补救的办法。

 

他常常黎明即起,进化学试验室去实验,往 往过了中午还没有离开一步。

 

夜间有时工作至深夜,甚至达旦不止。他社交活动 的时间,就是这样抽出来的。

 

  1926

 

在得到硕士以后,在化学实验室继续研究了一年零九个月,尚节读完了博士 的功课。论文题目为”有机镁化合物的构造及格里纳试剂反应过程”。

 

一九二六年三月,尚节荣受博士学位的一天,礼堂点缀得富丽堂皇,花篮堆起来正象一座锦 绣的小山,汽车塞满了校场,济济一堂的来宾都笑脸盈盈对博学高才的宋尚节庆 贺。

 

会场里虽然喜气洋洋,可是为喜事中心的宋尚节,却被一种莫名其妙的忧郁所侵 袭,心里好象有一种重压,使他连呼吸都感觉困难。

 

他的朋友川流不息上前向他 握手道贺,他只得强作欢笑对他们回礼。

 

未完待续…。

 

标签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