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变带来医治:45 论攻击跟论断

 

许多人会看到好的和坏的,但他们攻击别人的坏处。

 

菲尔是个好丈夫,他看到妻子的优点,衷心地支持她。当她做得好时,他会称赞并表示感激。但当她犯错,或不按他的意思做时,他就会生气,对她大吼,说一些很卑劣的话。他会论断批评她,使她有罪恶感,叫她为做了事他不悦的事而羞愧。

 

他不否认好与坏的同时存在,但他对所看到的坏严厉的攻击论断。他给她真理而无恩典。

 

接纳

 

接纳好与坏是符合《圣经》的选择。这称为恩典与真理。在这选择中,我们不否认好与坏的并存。我们接纳并原谅坏的,同时把好的当成尚未达成的目标。在完全接纳的气氛中追求达成。我们站在恩典中。这个做法并不分好与坏,不生气定罪,而是同时掌握好与坏。

 

正如我们接纳自己的好与坏,我们也必须对别人如此。“并要以恩慈相待,存怜悯的心,彼此饶恕,正如上帝在基督里饶恕了你们一样。”(以弗所书4:32)“所以你们既是上帝的选民,圣洁蒙爱的人,就要存怜悯、恩慈、谦虚、温柔、忍耐的心。倘若这人与那人有嫌隙,总要彼此包容,彼此饶恕;主怎样饶恕了你们,你们也要怎样饶恕人。”(歌罗西书3:12-13)“所以你们要彼此接纳,如同基督接纳你们一样,使荣耀归于上帝。”(罗马书15:7)

 

在这些经文中,恩典和真理都显而易见。我们必须面对真理,但我们的态度必须是接纳而非拒绝,我们必须是恩慈而非怒气冲冲的。“遮掩人过的,寻求人爱;屡次挑错的,离间密友。”(箴言17:9)

 

从孩子发展的角度来看

 

如果不能解决善恶的后果如此具有破坏性,为什么我们还不做呢?为什么我们不接受坏的,珍惜好的呢?

 

要了解这个过程,我们必须记住堕落的本质。我们本来就不会处理善恶同时存在的问题上帝要保护我们免于此种光景,但是我们犯罪,使自己落入困境。

 

所以理由是:我们生来就不懂得恩典,我们必须让恩典在我们里面生根,使我们能接受坏的,同时又不拒绝彼此的关系。

 

《圣经》指出,我们生来就没有人际关系,我们必须被邀请进入关系中。当这样的情形发生时,我们就会产生爱和饶恕。《圣经》的原则是:我们爱和饶恕,因为我们被爱和被饶恕。

 

耶稣到法利赛人西门家里吃饭,一个有罪的女人来靠近耶稣,并把香膏倒在耶稣的脚上,又用头发擦干。法利赛人心想,耶稣若是先知,必知道摸他的是怎样的女人。耶稣就讲了一个故事:

 

“一个债主有两个人欠他的债:一个欠50两银子,一个欠5两银子。因为他们无力偿还,债主就开恩,免了他们两个人的债,这两个人哪一个更爱他呢?”

 

西门回答说:“我想是那,多得恩免的人。”

 

耶稣说:“你断的不错。”最后耶稣说:“她许多的罪,都赦免了,因为她的爱多。但那赦免少的,他的爱就少。”(参考路加福音7:36-47)

 

我们不是生来就能饶恕人,因为我们没有被饶恕过。《圣经》教我们,我们被饶恕多少,我们就能饶恕别人到什么程度。我们必须理解自己被饶恕,才能饶恕人。我们也才能不把人看成全善全恶,而失去了与他们的接触点。

 

当一个孩子来到世上时,他是不知道饶恕这回事的。他不懂得去饶恕,恩典和真理、爱和界限,都是分开的。他开心时会爱,不开心时就恨。他头脑中黑白分明:好人和坏人;好的我和不好的我。好坏完全分开,而且生怕坏的会打倒好的。

 

这种想法对孩子是很普遍的。如果孩子得到适当的教养,世界是个好地方,妈妈是个好妈妈,他们就觉得很快乐。他们似乎在说:“一切都是好的。”孩子没有灰色的部分,当他们的需要得到满足时,一切都是好的。

 

资料来源:良友电台

-未完待续-

标签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