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面对暴力仇恨

 

 

弟兄姊妹,平安。今天的信息题目是:《如何面对暴力仇恨》

 

如何面对暴力仇恨

引    言

 

亲爱的弟兄姊妹,就在我写这篇文章的前天,美国发生了一件震惊全世界的事件。

 

9月10日,年轻的基督徒公众演说家、播客主持人查理·科克(Charlie Kirk),在犹他州的一所大学进行公开演讲,这场演讲原本是一个公共对话的平台。

 

就在他回答观众的提问时,突然传来一声枪响。一颗子弹从约200码外射来,击中他的颈部。查理当场倒下,鲜血从颈部喷涌而出。他很快被宣告不治身亡,年仅31岁。一个年轻的生命在众目睽睽之下被骤然夺去,一个正在进行思想交流的场所被暴力摧毁。

 

查理·科克是 Turning Point USA(“美国转折点”)的创始人。他在青少年时期就接受了基督教信仰。在2019年的一次公开采访时他表示:“我一无所有,唯有耶稣。” 他强调,信仰是他生活的核心,所有行动都以基督为中心。他在大学校园、公共集会、教会、线上平台等场合演讲,推动保守价值观、个人自由、信仰与宪政,呼吁年轻人回归基督教信仰原则与传统道德。

 

在他遭遇刺杀前的一次采访中有人问道:“如果你死了,希望别人如何记住你?”他回答:“我希望被记住的是我在信仰上的勇气。”

 

查理有一个幸福的家庭:聪明美丽的妻子和一对年幼可爱的儿女。面对这突如其来的巨大的悲痛,他妻子艾丽卡表示,靠着她的基督信仰她可以勇敢面对,只是她不知道如何向两个年幼的孩子解释,爸爸再也不能回家了。

 

就在科克遭遇枪杀的几小时前,艾丽卡·柯克在社交媒体上发布了一段圣经经文:“神是我们的避难所,是我们的力量,是我们在患难中随时的帮助。”(诗篇 46:1)这段经文展现了她在困境中对信仰的坚守,成为她在悲剧中的精神力量。

这本不应该发生的人间惨剧,却活生生地展现在我们眼前,这不仅是一个人的死亡,更是我们所处世界的写照。这样的事件提醒我们:我们活在一个撕裂的世界。暴力和对立不只在电视新闻里,而是随时可能发生在我们周围。

我们不禁要问:

为什么人与人之间的分歧,会走到如此地步?

为什么公共讨论的场所,会成为暴力袭击的目标?

在这样的世代,神的子民该如何活出与众不同的见证?

 

今天,我们要从圣经中寻找答案。

 

一、认清现实:仇恨与暴力的世界

 

创世记4章记载了人类第一起凶杀案:该隐因神悦纳弟兄亚伯的祭而不悦纳自己的,心生嫉妒与愤怒,竟将亚伯杀害。嫉妒、愤怒、骄傲等罪性可以迅速导致生命被夺。

 

主耶稣在马太福音24章提到在这末世,“不法的事增多”。就是社会道德滑坡,犯罪、暴力、欺诈、贪婪、仇恨等远离神旨意的行为,在世上日益猖獗。这世界越来越充满分裂、冲突和暴力。今天,查理·科克的被刺杀事件,让我们看到这个不法世界的一些普遍现象:

 

按常理,在健康的社会中,不同意见应该带来建设性的讨论。然而,在当今世界,政治和社会议题常常不再是“观点之争”,而是党派之争,甚至演化为“你死我活的争战”。

 

在查理·科克遇刺的事件中,无论刺客动机如何,它都反映了一个趋势:当人只看一个人的身份、政治立场、族群、性别、意见等,而忽略了人作为神所造的独特生命和灵魂时,暴力就不远了。今天的美国,连现实世界的公共对话,都随时可能被实际的暴力所终结。

 

在这样的社会氛围下,人不再被看作是“按神形象造的”,而只是一个标签:你是我的支持者,还是敌人?你和我属于同一个阵营,还是对立阵营?

 

查理·科克的反对者中,有些极端分子在得知查理的死讯后,竟然兴高采烈,大肆庆贺!

 

当人被简化为立场,生命就失去了尊严。而圣经却告诉我们,每一个人都是神所创造、所爱的。创1:27说:“神就照着自己的形像造人,乃是照着祂的形像造男造女。”一颗子弹,不仅射中一名才华横溢、大有作为的年轻人,也射杀了人类对彼此的尊重。

 

无独有偶,今年8月,美国北卡夏洛特发生一起骇人听闻的案件。一名34岁的男子在轻轨列车上,突然持刀刺杀了一名23岁来自乌克兰的女子,导致她当场身亡。更令人愤怒的是,这名凶手有严重的暴力犯罪前科,至少14次被警方逮捕,包括武装抢劫、非法持枪、攻击他人等。但法官仅凭“出庭承诺书”便将其释放,没有任何保释金或监管措施。数月后,悲剧就发生了。

 

此案引起广泛争议:公众质疑司法系统忽视公共安全,让无辜市民暴露在危险之中。这一事件揭示了社会制度的漏洞,也提醒我们:“人在地上罪恶很大,终日所思想的尽都是恶。”(创6:5)若没有公义和真理掌权,社会将陷入混乱,正如诗篇11:3所说:“根基若毁坏,义人还能做什么呢?”

一名倡导传统信仰价值的热血青年,一名逃难到美国寻求幸福生活的年轻女孩,都被仇恨残酷夺去生命,这不仅是个人的悲剧,也是社会和战争暴力的缩影。仇恨的结果是破坏生命、拆散家庭、造成无法弥合的伤痛。

 

二、仰望真理:神的公义与和平

 

当我们面对这样的世界,不禁要问:神怎么看这些事儿?在这样的混乱中,神要向我们显明什么真理?

 

  1. 神必施行公义审判

首先我们看到:在暴力和仇恨的背后,有许多不公义。人心可能愤怒,但我们不是审判者。

 

亲爱的弟兄,不要自己伸冤,宁可让步,听凭主怒,因为经上记着:‘主说,伸冤在我,我必报应。’”(罗马书 12:19)

 

查理·科克的死,不会被神忽视。无论枪手是谁,无论背后动机如何,神看见一切。人类的法律可能有限,但神的审判不会失误。把一切交给神,神自有公义的审判。我们要相信:公义不会永远被碾压,我们基督徒可以把愤怒交给神,不被仇恨吞噬,也不以恶报恶。

 

2. 耶稣基督成就和平

人类无法靠自己实现和平。真正的和平,不是靠更多的武器,不是靠更严格的国家法律,而是从心灵的改变开始。

 

耶稣基督来到世界,不仅为个人的救赎,也为拆毁人与人之间的隔阂。耶稣在十字架上,用自己的血,结束了人和神的敌对,也为人和人之间的和睦开了一条道路。

 

只有当人相信接受主耶稣为救主,只有生命被基督改变,仇恨才有可能转为宽恕,暴力才有可能被和平、和睦所取代。

 

3. 以善胜恶 活出见证

 

罗马书 12: 21教导我们:“不要为恶所胜,反要以善胜恶。”

彼得前书 3:9又说:“不以恶报恶、以辱骂还辱骂,倒要祝福”。

 

作为基督徒,我们对仇恨和暴力的回应不应该是仇恨,而是善与爱;不是以牙还牙、以眼还眼,而是饶恕与代祷。即便面对极端恶行,我们也要信靠神的公义,并通过善行切断暴力的恶性循环。

 

查理·科克说过:“软弱的人永远无法饶恕。饶恕是强者的品质。走出痛苦迷宫的唯一途径就是饶恕。”他呼吁人们要“无评断地接纳,无条件地去爱,无限制地饶恕。” 他还说:“永远饶恕你的敌人,这会让他们最恼火。”

 

在仇恨与暴力的世界中,教会不是旁观者,而是和平的使者。当社会被分裂、被极化时,教会应该让人看到爱、理解与接纳的地方。

 

三、回应呼召:和平缔造者的见证

 

面对查理·科克的死亡,除了悲伤,更要有回应;我们可以从四个方面采取行动:

 

  1. 以祷告托住世界

为查理·科克的家人、朋友祷告,求神安慰。为美国、为我们的国家、社会祷告,求神止住暴力与仇恨。为我们的心祷告,不被世俗的极化吞没。

 

2. 尊重生命 活出爱

我们也该有这样的认知:人的生命不是偶然的,而是神亲手创造的。每一个人——无论种族、身份、贫富、政见、健康与否——都承载着神的形像。这意味着每一个生命都有极高的价值,不可被轻看、践踏或随意对待。

当社会因仇恨、偏见或自私而漠视生命时,基督徒首先要在心中重申:“这是神所造、神所爱的生命。”这会改变我们看人的眼光,不轻看或贬低任何人;更不会产生新的仇恨和暴力。

我们每个基督徒应当成为神的器皿,化解冷漠、止息伤害。教会在这弯曲悖谬的世代中,应该是座灯塔,应当成为一个生命被珍惜、关系被医治的群体。生命属于神,我们敬畏神,也尊重神按照祂形象所造的生命。

 

3. 生命见证 影响他人 

耶稣说:“你们若有彼此相爱的心,众人因此就认出你们是我的门徒了。”(约13:35)

耶稣又说:“你们的光也当这样照在人前,叫他们看见你们的好行为,便将荣耀归给你们在天上的父。”(太5:16)

 

世界的改变不只是靠社会制度,更靠一群真实活出福音的人。当人看到我们基督徒在冲突中依然温柔,在仇恨中依然爱敌人,他们就会被基督所吸引。当世人看见教会中彼此尊重、彼此相爱,就能看见基督爱的见证。

 

结    语

 

在当今社会中,生命常被轻视:讲台上查理·科克被仇恨的子弹射中、地铁上的难民女孩被残忍杀害、校园和教堂的疯狂枪杀、战争中的无辜平民的惨死、政策漏洞下的种种悲剧……在在提醒我们,世界在罪中败坏。

然而,基督徒被呼召,成为世上的光和盐,要在这黑暗的世界中见证神的爱、神的美善。让我们从心里看重生命,从教会实践彼此尊重,再到社会行动中保护生命。

查理·科克的死深深刺痛我们的心,也让我们再次清醒。这个世界充满恶,但我们不要被恶吞没。愿我们效法基督,成为和平的缔造者,使这个世界因我们而少一点黑暗,多一点光明;少一些仇恨,多一点基督的爱。

 

让我们一起祷告:

亲爱的天父,我们为查理·科克的家人祷告,求祢安慰他们;为这个充满仇恨与暴力的世界祷告,求祢怜悯这个充满罪恶的世代,止息仇恨。神啊,求祢改变我们的心,改变我们的生命,也让生命改变生命,使我们不被恶所胜,反以善胜恶;求祢让教会成为和平的见证,活出基督的光,荣耀主的名。奉主耶稣基督的名,阿们。

 

亲爱的弟兄姊妹,今天的信息就分享到这里。谢谢您的收听,也欢迎您给我们留言。愿神赐福与您。我们下次再见。



标签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