仇恨的循环.饶恕的盼望
亲爱的弟兄姊妹,平安。今天要跟您分享文章题目是:《仇恨的循环,饶恕的盼望》
仇恨的循环,饶恕的盼望
【创世记 4:8-24】
引 言
2025年9月,美国保守派青年演说家、基督教组织“美国转折点”的领袖查理·科克(Charlie Kirk)在一次公开活动中被枪杀,引发全国以至于全世界的震动。
这并非孤立事件:仅在今年,美国已经发生超过350起大规模枪击案。校园、商场、教堂等公共场所都成了潜在危险地带。暴力频繁发生,生命被轻视,社会处于恐惧之中。然而,更令人心寒的是——在科克遭遇枪击身亡后,社交媒体上出现了大量冷嘲热讽的评论,甚至有人公开恶言讥笑:“这是他活该!”
这让我想起圣经创世记4章,可以说是人类第一宗凶杀案,也就是该隐因嫉妒怨恨杀害了亲兄弟亚伯。的确,该隐作案之后,他内心感到不安,害怕遭受报复。可是从该隐到拉麦,经过六代人,人的道德观念就有明显的滑落。让我们仔细看看该隐和拉麦面对凶杀的态度。
一、神反对杀戮:生命属于神
创4:15:“耶和华对他说:‘凡杀该隐的,必遭报七倍。’”
圣经中,亚当与夏娃的两个儿子,该隐与亚伯,各自献祭给耶和华。神看中了亚伯与他的供物,却不看中该隐和他的供物。该隐心中极其愤怒,面色阴沉。耶和华对他说:“你若行得好,岂不蒙悦纳?你若行得不好,罪就伏在门前,它必恋慕你,你却要制伏它。”
“行得好”的希伯来文 יֵטִיב (yêtîb),意思是:“做对的事”。换句话说,该隐献祭不被神看中、悦纳,是因为他做的事不对。而且神也警告该隐,他做的事情已经不对了,如果不警醒,罪就像一只伏在门口的野兽,若不制服它,就会吞噬人。
然而,该隐不悔改,对亚伯嫉妒加深到怨恨。一天,该隐把弟弟骗到田间,就在那里,残忍地将亚伯杀死,成为人类历史上第一桩谋杀案。
事后,耶和华神揭示了该隐的罪,并宣告对此凶杀案的审判:地因亚伯的血被玷污,不再为该隐效力,他将成为流离飘荡的人。可以想象,在那个时代,作为种地的农夫,该隐将遭遇空空劳苦、田地失收。不但如此,还要失去家园,颠沛流离于他乡。从神的审判我们看到,神是公义的,祂绝不容忍罪恶。
面对神宣布祂公义的审判,该隐对神说了这么一句话:“我的刑罚太重,过于我所能当的。你如今赶逐我离开这地,以致不见你面;我必流离飘荡在地上,凡遇见我的必杀我。”(创4:13)
“我的刑罚太重,过于我所能当的。”听起来好像该隐怪神的审判过重,事实上,这句话应该不是这个意思。因为在原文里“刑罚”这个词更偏向于“罪孽”或“罪所应得”的意思,所以这句话也可直译为:“我的罪孽太重,过于我所能担当的”。
这样看来,该隐是承认自己的罪,而且知道是重罪。而这罪所带来的后果和惩罚超过他所能承受的;因而他产生恐惧,害怕别人也以暴力来解决——把他杀了。
这样,连下来的这句话就更容易理解了:“你如今赶逐我离开这地,以致不见你面;我必流离飘荡在地上,凡遇见我的必杀我。”(创4:14)其实该隐更担心的是最后那句话:“凡遇见我的必杀我”。也就是说,他十分恐惧,害怕遇见他的人就会因他所行杀人的暴力,用暴力把他也杀了。
因此,神便给他立一个记号,使人不敢用暴力加害于他,把他也给杀了。于是,该隐离开耶和华的面,开始漂泊在伊甸东边的挪得之地。
神给该隐立记号,禁止其他人以暴制暴,来杀害该隐。这不是神袒护该隐,纵容该隐的罪孽;而是体现神的心意:生命属于神,报复属于神,不属于人。正如申命记32:35神说的话:“伸冤在我,我必报应”。
今天,在美国,许多枪击案同样源于嫉妒、仇恨、愤怒,不尊重生命,以暴力解决暴力。据新闻报道,查理·科克被枪杀之后半个月来,接二连三的枪杀事件不断发生。社会对生命越来越麻木,导致暴力频繁发生。人们无视律法,自己心里有仇恨,就以暴力来解决,结果导致暴力不断升级,恶性循环。
二、罪恶升级:从恐惧到炫耀
该隐:“我的罪孽(刑罚)太重,过于我所能当的。”(创4:13)
拉麦:“壮年人伤我,我把他杀了,少年人损我,我把他害了;若杀该隐,遭报七倍,杀拉麦,必遭报七十七倍。”(创4:23-24)
这两段经文放在一起,我们来比较一下:
该隐杀人后,自知罪恶深重,而且害怕别人用同样的方法在他身上施行报复。这说明他的良心还在发挥作用,对神的审判仍有畏惧。
而几代之后,凶杀案发生在拉麦身上,拉麦已经没有该隐那种愧疚感了;我们看到,他完全无所顾忌。不仅杀人,还夸耀自己的暴行,甚至扭曲和延伸神对该隐的保护话语:“若杀该隐遭报七倍,杀拉麦必遭报七十七倍。”(创4:24)
我们要明白拉麦说这句话的意思。拉麦在前半句引用了神对该隐所说的话,而后半句却随意延伸、发挥。整句话的意思是:他杀了一个少年人,若有人敢杀他,就比该隐还要更受报复——“七十个七倍”。其实拉麦这种反义且夸大的说法,表达了自己暴力和报复心理的升级,也暗示了人类在道德上日益败坏。一方面显示拉麦根本没有因自己杀人而有悔意,反倒把神在该隐这件事上尊重生命、不让暴力延续的本意,曲解成为自己任意杀人的理由。
主耶稣在马太福音18:22同样使用了“七十个七”,来表示无限制的饶恕,正好反转了拉麦的话。一个是暴力无限升级,一个是宽恕无限延展。
据报道:杀害查理·科克的那个凶手,因着他与变性人同居,成为恋人;而仇恨对变性人持反对意见的查理·科克,以仇恨和暴力对待。根本无视人生命的价值,不尊重生命。至今这个凶手在法庭上仍然没有认罪,也没有悔意。
今天在美国,对于查理·科克被害事件,许多人虽然没有亲手杀人,却在思想上与拉麦同流合污。在社交媒体上,有些人看到暴力事件的新闻时,留言道:“他死得好!”“希望更多这样的人被除掉!”一些人公开为着这种暴力行为而幸灾乐祸。
亲手施行暴力杀人,固然是法律不能容忍、令人发指的罪;但若心中恨恶别人、为别人遭暴力杀害而高兴,本质上与拉麦无异。这就是思想层面的杀人,表明社会已进入拉麦的状态:报复杀戮似乎不是罪,而是可以公开赞美,值得夸耀的。
三、神的公义审判终将临到
彼得后书3:9:“主所应许的尚未成就,有人以为祂是耽延,其实不是耽延,乃是宽容你们,不愿有一人沉沦,乃愿人人都悔改。”
神在该隐身上的原则没有改变,神仍然尊重生命,不允许以暴力报复暴力,不能让暴力杀戮恶性循环、恶意延续。
今天神仍在给社会悔改的机会。祂暂缓刑罚,是为了让更多人认识罪、离开罪。但如果人坚持顽梗,神的沉默会被打破。
创世记6章描述了世界“充满强暴”,神降洪水毁灭全地。这表明,当暴力成为主流文化,神必介入施行公义。
当今世界的战争、枪击案、恐怖袭击都在提醒我们:审判不会永远延迟。若不悔改,人类将迎来更大的灾难。
人是照着神的形象造的,生命属于神,人的生命要彼此尊重,不可轻视任何人的生死;事实上,这也是尊重神。不仅不可亲手行凶,也不可在言语或心态上纵容暴力。
在社交媒体上,不转发、不点赞任何幸灾乐祸的内容。在讨论政治或社会问题时,用基督徒的爱心说话,而不是仇恨。
今天的社会需要的不仅是法律,更是心灵的改变。祷告求神赐给我们一颗怜悯的心,看到罪恶而伤心,而不是幸灾乐祸。
当看到罪恶横行、无辜受害时,我们要记得,神说:“伸冤在我,我必报应。”(罗12:19)最终的公义不是在社交媒体的争吵上获得,也不是在人间暴力中实现,而是在神的国度里完全彰显。
结 论
从该隐到拉麦,罪恶的轨迹清晰可见:该隐杀人后,还有罪恶感,仍然存有恐惧遭报的心。而到了拉麦,杀人不但没有悔意,反而炫耀。人心已经麻木,对人的生命价值,完全漠视。
今天美国社会已经进入一个危险阶段:暴力不仅频繁发生,还被一些人视为正义甚至娱乐。如果社会集体幸灾乐祸、麻木不仁,就离神的审判不远了。愿我们警醒,不要成为拉麦的追随者,而要成为和平之子。拒绝仇恨,尊重生命;在这个充满暴力的世界里,靠着耶稣基督,成为光和盐。因为只有祂能改变人心,使暴力得止息。让我们在末世中持守信心,等待祂公义的审判完全显明。
当我预备这篇信息时,我被一个见证深深感动:查理·科克遭枪杀后,他的遗孀在追悼会上流着泪说:“我丈夫一生的心愿,是拯救年轻人,甚至像那个夺走他生命的年轻人。……在十字架上,我们的救主说:‘父啊,赦免他们,因为他们所做的,他们不晓得。’——那个人,那个年轻人,我赦免他。我赦免他,因为那是基督所做的,也是查理会做的。对仇恨的回应,不是仇恨。我们从福音知道,答案是爱。永远是爱。爱我们的仇敌,爱那些逼迫我们的人。”
这是何等艰难的表述!这位姐妹没有为丈夫的死寻求复仇,也没有被仇恨吞噬,反而选择像基督一样去赦免、去饶恕。
从该隐到拉麦,人类一直在以暴力回应暴力,从而导致多少悲剧!但从耶稣到祂的门徒,神要我们用赦免和饶恕回应伤害。
弟兄姐妹们,神的公义终必彰显,但祂也呼召我们成为和平之子。让我们拒绝仇恨,不做拉麦的追随者,而是效法基督,用饶恕止息暴力,用爱心化解仇恨。因为唯有基督的十字架,才能结束这世代无休止的杀戮,得到真正的和平与自由。
亲爱的弟兄姊妹,以上就是今天的分享,谢谢您的收听。欢迎您给我们留言。愿神赐福与您。再见。
结尾诗歌:《殉道者之歌》
(主歌1)
祭坛之下呼声升起,
主啊,几时为我伸冤?
白袍因血仍然洁白,
种子落土静候春雨。
(主歌2)
烈火不能吞灭信心,
刀剑只能炼出忠心;
断头台前化作阶梯,
地牢深处看见天梯。
(副歌)
圣洁真实的主啊!
祢不伸冤要等几时?
圣洁真实的主啊!
祢不伸冤要等几时?
(桥段)
圣哉!圣哉!
羔羊得胜,死亡被吞灭;
圣哉!圣哉!
冠冕为忍耐者存留。
(尾声)
圣哉!圣哉!
羔羊得胜,死亡被吞灭;
圣哉!圣哉!
冠冕为忍耐者存留。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