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变带来医治:25 拥有自己的愿望
同样的,在我们与别人的关系上,我们也要拥有自己的愿望。大多数人都有过和人相处的沮丧经验,因为他们不说出自己真正的想法。我们知道他们有愿望,但如果我问他要到哪里吃饭或看什么电影,他会说:“随便,你要什么就什么。”如果你问他要哪一块蛋糕,他会说:“你先选。”我们很容易看出,如果我们选了“错的”餐馆或电影或蛋糕,他会不满,但他却不愿拥有自己的愿望,并为此负责。这使得我们不舒服。我们怕他会怨恨,因为老是照我们的意思。任何关系要成功,双方都需要解决各自不同的喜好及给予或付出的问题。由此我们建立爱与亲密,以真我互相认识。如果一个人从不“拥有”自己的愿望,则我们对他的亲密和认识会受限。一个不给自己定义的人还留在“非人”的类别中。
拥有愿望使我们对人和事的立场更清楚。当我们与清楚自己愿望的人在一起时,我们会觉得是与一个实在的人相交。他们的人是有定义的,他们的个性是有棱角的。
这些棱角不一定是尖锐的,或伤人的,但必须凸显出来。如果人对自己没有定义,我们对是否曾和他相交就会很模糊。
再说,拥有愿望会帮助我们达成生命中的目标。“劳力者的胃口使他劳力,因为他的口腹催逼他。”(箴16:26)了解自己有愿望,能激发我们向目标努力。
历代以来人为了梦想和愿望所做的努力,使我们有更好的生活。《传道书》的作者这样说:“行你心所愿行的,看你眼所爱看的,却要知道,为这一切的事,上帝必审问你。”(传11:9)我们有责任留心我们的愿望,在执行计划时,要将上帝包括在内。
我们的选择
下一个需要拥有的个人财产是我们的选择。这一项和别的一样重要。选择是建立界线的基础,“但除非我们了解自己的各个方面——感觉、态度、行为、愿望和思想,我们的选择不会是真选择。”几乎任何事我们都在选择。
以珊蒂的例子来说,如果她想和朋友共度感恩节,又觉得母亲要她回家,她就不必觉得没和朋友在一起很可惜。她觉得是母亲使她无法和朋友同乐。事实上,她母亲没有用枪逼着她回家。珊蒂自己选择取悦母亲。她没有领悟到自己有选择自由而责怪母亲。珊蒂选择放弃自由,但她必须为选择之后的感觉负责。
保罗很清楚这点:“各人要随本心所酌定的,不要作难,不要勉强,因为捐得乐意的人是上帝所喜爱的。”(林后9:7)不论我们付出的是金钱、时间、力量、才干或所拥有的物质,我们都只须付出心中决定的。我们必须想清楚,并为此决定负责。换句话说,我们要付出得有目的。否则我们就是勉强,觉得“应该要”。
这对一个人的损害很大,仅次于孤立。如果我们不觉得有选择,我们会觉得对生命失去控制。我们会对控制我们的人产生怨恨,这与自由和爱恰恰相反。
选择有两个方向:好或不好。我们可以选择做某事或不做某事。我们可以选择给予某人或不给予。两者的后果,我们都必须负责,这是爱的基础,也是有界线的精髓。
许多人出于勉强地给予,这会带来怨恨。他们因无法说不,就跟不想在一起午餐的人吃午餐;他们以自己不喜欢的方式度过了周末,不是出于爱而是出于罪恶感付出时间和精力。
这样的行为会造成殉道者情结,也就是牺牲自己的愿望而引起别人的内疚。父母牺牲时间金钱,然后让孩子觉得罪恶。他们说:“要不是为了你的学费,我们可以常常旅行,买更好的房子或车子。”这使孩子为自己的存在感到抱歉,好像他们接受学费这个“礼物”,就有能力毁掉父母的生活。
我记得一个妇人的母亲,几乎是求她把小孩给她照顾,然后又抱怨了好几个星期带小孩有多不方便。她不认知是她自己选择带小孩,她女儿没有迫使她如此。
我们也否认自己有选择权来决定怎样使用时间及度过生命。我们也许抱怨好无聊,却不去学新技巧或培养嗜好。我们也许抱怨牧师不好,却不写一封信给他或换教会。
生命中必然有我们无法控制的事,但我们有选择如何面对的权利。我们的选择决定生命的方向,但我们若不知道这事实,不知方向,到了最后还会以为都是别人的错。
在葡萄园的比喻中,最早开始做工的人为没有多得工钱而抱怨。耶稣回答他说:
“朋友,我不亏欠你,你与我讲定的,不是一钱银子吗?”(太20:13)换句话说,“你不是选择为这讲定的工价劳力吗?选择是你的,拥有它,为它负责。”
对环境只抱怨而不做任何事,就是拒绝选择,所带给我们的只是无力感和怨恨。
上帝要我们拥有选择,并因此了解我们是谁。约书亚说得很清楚:
“若是你们以侍奉耶和华为不好,今日就可以选择所要侍奉的,是你们列祖在大河那边所侍奉的神呢?是你们所住这地的亚摩利人的神呢?至于我和我家,我们必定侍奉耶和华。”(书24:15)
然后他描述这选择的重要性,以及每种选择带来的结果。
不选择也是一种选择。上帝要我们对每种选择负责,甚至我们不认为我们作了选择:“我又告诉你们,凡人所说的闲话,当审判的日子,必要句句供出来。”(太12:36)我们也许认为一些行为或话语无关紧要,但我们做的每件事都有意思,我们做或不做都有后果,我们有选择:“树好,果子也好;树坏,果子也坏。因为看果子就可以知道树。”(太12:33)我们的生命会产生果子,这点我们不能选择,然而我们却能选择果子的好坏。我们要选择拥有我们的“树”,我们的心,允许上帝作工其上。
资料来源:良友电台
-未完待续-
发表评论